大陸藝術品拍賣市場是繼股票、房地產之後的投資新熱點,連共同基金都有意跨足投資,其中最受矚目的,就是有「當代藝術F4」之稱的張曉剛、王廣義、方力鈞、岳敏君等4人,他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拍賣公司頻創新高,不僅成為國際畫壇與媒體的新焦點,也為自己創造巨大的財富。
張曉剛/傳遞中式情感
●1958年出生於雲南昆明
●四川藝術學院畢業
●紀錄:2006年大陸當代油畫拍賣成交10大天價排行中,張曉剛占了7名。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《天安門》,成交價為台幣7,600萬元,是最初估價的9倍,為他的作品價格創下新高。
華人當代藝術浪潮中,張曉剛是浪尖上最頂端的人物,在拍賣市場上,他的作品價格總是向上延伸的曲線,從去年三月在紐約蘇富比以九十八萬美元成交開始,就一路猛飆,在倫敦、紐約、香港、北京等地,他的畫作不時地爆出天文數字,八百八十萬港幣、七十七萬英鎊、一千八百萬港幣……。
當油畫價格屢屢刷新紀錄,張曉剛的感覺是,「他們是不是瘋掉了。」當《天安門》賣到了一千八百萬港幣,張曉剛的回應是,「那畫不是我賣的,你們要問當時賣這幅畫的人和買這幅畫的人,他們才知道這一千八百萬港幣意味著什麼。那畫早就不屬於我了。」
第一張《血緣》系列的作品之前,張曉剛的作品在大陸被禁、默默無聞,主要買家多來自於海外。直到一九九二年大陸開放,才是張曉剛的轉捩點,「我感覺不到任何希望,我無法找到自己在社會的定位。」他覺得自己的超現實、象徵性的風格太接近西方,這一年,他去了德國。
這趟關鍵之旅,造就往後的大放異彩。張曉剛回憶,「我成天泡在圖書館,當時又快樂又痛苦,我覺得再這麼畫下去,頂多多了個模仿西方的畫家而已,所以我決定要表現中國的東西,中國藝術家必須有中國特性。」當張曉剛回國後,他決定畫一些忠實呈現所謂「中國式情感」的作品,「當我看到父母的老照片,發現了我要尋找的東西。」除了研究父母的舊照片,他也從舊書籍、雜誌、舊貨店和朋友處收集材料。
這是我F4裡最喜歡的畫
大陸畫家的特色在於對自己本身文化的深刻體認
從而發展出獨具亞洲中國特色的畫作
也深受國際的喜愛
進而炒作為天價藝術拍賣品